高一生物高效课堂,简单网高中视频课程口碑很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互”是交替、交互、相互,“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互动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行为主体借助于一定的手段,与他人(或环境)和自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注入式思想的支配,把教学过程看作是“灌注”过程,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教师和学生缺乏主动交流,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而互动式教学法恰恰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这些理念。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学共振,达到双方的最佳效益。“互动式”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按一个积极的调研过程进行教学,并着重于认真思考,向“现实生活”学习。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他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与学的新体系,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途径,在交往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间的视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个体化的意义世界,实现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教师与个别学生、部分学生、全体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教学媒介的互动等,既可以是口头上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上的。
互动教学结果具有互惠性,交往双方总是希望通过交往而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从而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这种互动双方的互补互惠性是建立在交往主体差异性基础上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而产生的“教学相长”就是教学交往互补互惠的最好证明。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主体质量不同、需要不同,必然存在着交往双方的主体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双方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前提,从而形成了互补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将成为提高互动教学有效性的巨大力量。
在我的课堂中,我是这样来体现师生和生生互动的:
(一)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需要互动的课堂,社会需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已的教学理念,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二)用“活”教材
也许有的教师已经发现,很多学生喜欢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现象,但并不喜欢上课。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有走出“课程本位”,没有走出有限的课堂时空,尽管教师泛泛而谈,但学生却感到不着边际。因此课堂教学应强化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生活。教师要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依据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化来选择拓展课程,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教材的重组。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是落实课堂教学任务、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的关键。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现有智力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什么知识是已经掌握的,了解学生接受的能力、爱好、性格特点等等。只有这样,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准确。
(四)明确目标,提示与要求(发挥导学案作用)
课前通过导学案把第二天要讲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标出,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和明确的提示,让学生明确课上的互动方向和互动任务。
(五)精心地设计任务
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是否能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明确性,阶梯性,及多样性,真实性原则。
1.任务的明确性、阶梯性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教师一声令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或讨论,或调查或采访,但学生却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原因之一可能是教师指令不明,学生不知道如何活动。原因之二就是教师没有注意到任务的阶梯性原则,新授之后,立刻让学生投入到一些较复杂的交际活动中去,如角色扮演、辩论、叙事、调查、采访等,其结果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以至于在实际运用中张冠李戴,或者更本不知道如何应用,学生的活动变得盲目无序,互动变闲聊、游戏的好机会。根本达不到教师的预期目的。影响了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的问题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明确,且具有一定的确梯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要认学生十分明确自己下一步的活动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2.任务的多样性和真实性
活动的多样性指活动的空间、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变换。充分利用导学案的作用。学生合作学习可以安排在教室或户外;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业余时间;活动内容在紧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力求有一定的真实性。
(六)恰当的教学方法,发扬民主,挖掘人情资源
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充满兴趣,还取决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了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入互动的前提。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合作过程,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合作伙伴关系,在人格上是独立的、平等的。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也不必唯师是从,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认、相互激励,教学相长”。“师生互评”教师和学生是朋友的关系。教师要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从成人文化中走出来,真诚地走进学生的文化,走近学生的身边,去聆听他们的心声,设身处地的去体验去感悟孩子们心灵的对话,和学生成为朋友。对教师而言,不仅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群体、个体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师与各小组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作为小组的一员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也可以作为学习小组的顾问,为学生提供信息、咨询、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为了创设一种易于学习的师生互动的气氛,教师必须转变角色,适当换位,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有的学者认为:作为教师最好是“点头和微笑,专心听他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看见老师对自己点头,对老师就倍感亲切,“专心”是专注行为的表现,老师的专注,说明老师不立即下结论,由学生共同评估,这样也养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课堂教学的互动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判断、多角度看待问题和理性思考分析,学会批判和用自己的立场说话。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互动。这是我们经常忽视的一个问题。课堂上根据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由辩论。
(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互动创设条件,打好基础。
1、创设便于合作的学习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①、健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②、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老师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
③、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各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条件。
④、真诚的激励环境
倡导“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学术观念,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2、处理面向群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我们这个群体当中又是各个个性、特长不同的学习个体。因此,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群体与个体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益。
①、合理的小组构建
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由于我们现在所授班级一般都是大班额,学生数目较多,因此我们可采取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如将全班分成四大组,再将每大组分成三小组,每小组四到六人。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来利用不同的小组模式进行教学。
②、活化合作小组力量资源,优化合作小组结构。
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根据个性特长,给每个成员分配任务,使学习小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拓宽生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使学习个体能从群体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活化小组力量资源的目的是激发个体力量源与凝聚整体合力。合作学习容易导致个别学生的依赖、懒惰行为,也容易导致优等生的主宰地位。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我是小组的一员,我也很重要”“我也能为小组出力”“小组的伙伴需要我”时,学生学习的自动性、自发性、责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凝成一股百折不挠的合力,从而更有效地合作,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可以用“荣辱与共”来概括组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的关系。也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生死与共”的关系,即只有所有的成员成功,他才能成功时,才会自主地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各个任务。因此建立多角度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建立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环境相当重要。可以说没有积极互赖,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形式。为此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我们要建立起学生间的多角度的依赖关系
(1)、角色互赖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即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任务,而此小组的其它成员无所事事。这种“搭车”现象的发生,通常也是由于小组没有积极的目标互赖,而且也是由于在小组活动中缺乏积极的角色互赖。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因此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①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讲座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②检查员:负责保证小组成员都能清楚说出小组内得出的答案或结论;③精确性裁判:负责纠正别人在解释或总结中的任何错误;④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⑤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在具体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给小组成员进行角色的互换。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学习的新鲜感,又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更主要的是让他们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享受他人为你服务与帮助的同时能为自己的小组贡献一份力量,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2)、目标互赖
通常在合作学习之前,我会确立一个明确的小组目标,小组目标往往是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如“学会什么,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学会。”这样,学生便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同生死共患难”,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也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伙的学习负责,从而促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完成任务。
(3).奖励互赖
当小组成员通过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或达到了共同的目标时,优胜组内的每位成员便可得到同样的奖励。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如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出一期介绍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的黑板报,或奖励课外书籍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我给每个小组计算出提高分。优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成绩给他定一个基础分,如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他的基础可以定为80分。如果他测验的分数是85,那么他的提高分为5分,然后将组内小组成员的提高分相加,总提高分数高的小组便胜出。优胜组内成员可以在本星期内减少作业量。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从而增加小组的竞争实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语文阅读课上,为了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在短时间内搜索信息的能力,我让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快速阅读一篇文章,结束后,合上文章,就文章内容提问,看哪组回答得多回答得正确,优胜组成员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种积极的奖励互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3、引导合作竟争
引导学生积极地合作与合理地竞争。合作和竞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合作是以优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谦让、相互欣赏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质。合作学习中的竞争是外向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大多是分层次进行的。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优生之间、优差生之间都可以出现竞争的现象,并在竞争中锻炼其品格,磨炼其意志,培养其人品。二是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这种竞争能强化小组结构,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更认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学习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互相拆台的不良现象,注意从正面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使他们在竞争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使合作学习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竞争成为促进学习成功的手段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和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广告语说:“让城市互动起来”。那么,在教学上我们也应该大声地喊:“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师生、生生互动起来吧!”
如何实施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施来完善常规教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的高中生物老师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几乎整堂课都在带领我们于想象的世界里遨游。毕竟高中生物学习的是微观结构,没有实型,你要靠自己的想象和空间思维来模拟细胞内的生化过程,如有氧呼吸,光合作用等,这些灵动的画面带来的记忆效率远比对照着图片看课本要好,当然前提是老师自己对细节的掌握要相当好才行。
2.经常会联系到生活。我感觉生物是高中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学科,高中的一些知识足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说人进食后会感到困意,这和植物神经有关(有争议)。人们说豆腐吃多了伤肝,主要是在肝脏内的氮元素从氨基酸脱去生成氨气,经肝脏再解毒转化成尿素的过程越多,要转化的越多,肝脏负担就越重。为什么夏天有人要补钠却很少听到有人要补钾?因为肾脏对它们的代谢不一样。还可以用生物讲大道理,比如,成由节俭败由奢。细胞也如此,有用尽各种方法来节约消耗的例子。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生物高效课堂的详细介绍,比网校将为大家分享更多与高中辅导有关的内容,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