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网络课程怎么上的,简单学习网是良心网校,老师讲的很不错,课程价格也是相当实惠了。
网络课是怎样上的?楼主要上什么样的网络课。之前我有在中华会校购买过课程,直接在网上就可以听课。不方便上网也可以下载下来听课。但他们的课都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听不完就会过期作废。所以建议楼主在网上定课时一定不要一下子全开通权限,听完一个再开一个。
初中生在家上网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初中生在家上网课,初中生总体情绪呈积极状态,对居家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方式适应较好,未产生明显学习倦怠。初中生在线学习期间尽管在积极情绪上存在城乡差异,在消极情绪和总体情绪上存在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但整体情绪状态都表现为积极正向。同时,初中生能较好地适应居家学习环境和在线学习方式,未产生明显学习倦怠。
第一,初中生自幼入学以来接受的均为学校教育,在学校上学早已成为其心中约定俗成的事情。延迟开学期间,学生不得不把学校生活中的教室、寝室、操场等通通“搬到”家里,所有学习活动均在家中完成,活动范围受限。同时,在学校上学有同学、任课老师、生活老师等多人群陪伴,而居家在线学习期间同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相伴,其学习氛围、生活氛围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习惯在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初中生而言,对比居家学习其略微更希望回到校园学习,但同时也能较好地适应居家学习环境。
第二,学校的学习集中在教室、实验室或运动场等空间,师生、同学之间面对面交流,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尽收教师眼底,教师可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情感支持,同时,课中互动不仅增添了课堂灵动性,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在线学习将师生在空间上相分离,需要学生更多的自觉性,且存在因为多个班级同时上课人数多、课时少、内容容量大等原因,教师在在线教学中舍去问答、小组合作等交互活动。然而,在线教学也有传统课堂教学所没有的优势,如实现线教育资源最大利用化,一些网络平台可提供教学视频的回放,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再如实现学生自我表达充分化,一些内向腼腆的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因用文字交流会表现得更勇敢。
学生对在线学习方式秉持比较认可的态度,认为在线学习对听课效率、专注度、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等的影响并不严重,并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回放功能给予肯定,能较好地适应在线学习。
第三、由于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课外补习现象的普遍存在,多数初中生已有在线学习的经历。然而,此次在线学习周期的持续性是他们所未曾经历的。
一是天数的持续,中学正常开学时间一般为2月10日或17日,时至调研时初中生已在线学习约一个月,而其平日的在线学习表现为周末、寒暑假等间断性的学习。
二是小时数的持续,学校安排的在线教学课程中每日会有固定的多个课时,学生每日在线学习数小时,这在平日是少有的。数据结果显示:尽管初中各个年级学生每周至少在线学习5天,每天在线学习数小时,但依然有近80%的同学选择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其他线上课程,且约52%的学生每日在线学习超过5小时。
第四、在线学习情绪的影响因素具有年级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初二年级对居家学习环境的适应性显著高于初一年级;初一、初二年级对在线学习方式的适应性均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初三年级的在线学习频率显著高于初一、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在线学习强度显著高于初二年级,且初二年级显著高于初一年级。而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的学生都只在两方面有显著差异,女生对居家学习环境的适应性、在线学习频率显著高于男生,城市学校学生的在线学习频率、在线学习意愿均显著高于农村学校学生。可以看出,年级上的显著差异更多,而性别、城乡之间的显著差异较少。
对于居家学习环境,可能由于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初二学生相对初一学生更成熟,女生比男生更成熟,因此,初二学生和女生对学习环境的改变能更快地适应。对于在线学习方式,初三学生最难适应,这可能与初三年级课程多处于复习阶段,其内容结构与初一、初二年级有些许不同,以及其面临的学业压力更大而想更快恢复学校日常学习等因素有关。对于学习周期持久性,每周在线学习的天数、每天在线学习的时长在很大程度上由学校在线课程安排决定,也因个体自愿参与课程安排之外的在线学习而异。
一般而言,初三年级的课时会比初二、初一年级多。同时,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家长都给予初三学生更多的期望和关注,初三学生在学习上相对更自觉。为此,本研究结果中初三学生的在线学习频率高于初一、初二学生,且在线学习强度也占据三个年级的首位是情理之中。由于女生学习自律性通常高于男生,城市学校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地理位置等优势使其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在线学习,因此,在线学习频率上,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校学生高于农村学校学生。
此外,农村学校的学生相对更难适应在线学习方式,其在线学习意愿显著低于城市,一方面可能源于城市学校学生在日常学校教学和课外辅导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在线学习,对在线学习更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源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在线学习期间所在地区多为农村,其网络及设备条件相对较差,进而引发其对在线学习方式的不适和学习意愿不强。据媒体报道,有中学生为上网课需每天爬到山顶有信号的地方或到村办公室门口借网络上网课等。
怎么给学生通过网络上课?作为布点法的研修者,有幸回答这个问题。布点法就是研究“知与不知转化的问题运动。”,那么“怎样给通过网络上课?”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上课”,网络上课和传统授课在课前备课、授课操作等方面基本上一样,但主要区别就是授课场景不同。因为场景不同,网络上课的教师除了做常规授课必须做的一切,还要学会怎样运用网络技术操作,如怎样在“钉钉直播”等网络平台是自如操作,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两点差别:1.网络授课的互动感觉不同,就如同视频聊天和人与人面对面聊天还是差别的,气场大不一样;2.网络上课的反馈性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及时,也缺少了传统课堂的气氛。这是一个新的课题研究取向,可以通过实践慢慢探索一套适合网络教学的师生互动模式。
这里,特别介绍一下布点法怎样操作这种网路上课的。先介绍布点法课前的备课,然后再重点介绍布点法怎样操作上课。
布点法的备课与常规教学的备课的区别是同样“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但常规教学是教师课前对学生的知与不知的静态区分,不是指导学生对学习客体(上课内容)区分知与不知。而布点法教师不仅要进行对教材和学生静态的区分,还要认真准思考对学生及学生与教材互动时的区分,随时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便做适时适度适当地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在动态中指导学生的学习。
布点法的操作,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人为地划分为四步:区分、优化、转化、内化。前两步是形成问题,后两步是解决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区分知与不知。1.教师呈现学习内容或组织学生阅读所学内容,学生在识别层面上区分知与不知;2.教师提几个问题来促动学生继续加深阅读所学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在思维层面上区分知与不知,进一步读通所学内容,以便读出问题来。经过这几个层次的阅读所学内容,基本上可以使学生区分出的知与不知发生实质性联系,具体地说就是大约能区分出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但还是不够精准,加上听课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读出的知与不知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趋同优化出一个大家都有识的知与不知的知识网络,并且需要在板书出来,形成一个师生共同教学的平台。这样教学就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优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师生通过对话,把大家有共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统一到一起,用板书形式呈现出来,布点法叫做“布点图”,是布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之一,在此就简单提一下,有机会再详细阐述。有了这个师生共建共享的教学平台,教学就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转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的教学,布点法分三个层面进行。1.记忆层面:组织学生结合板书内容(布点图)重新阅读所学内容,以便扩大已知,缩小不知;2.理解层面:教师精讲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3.运用层面:让学生做各种配套练习,及时稳固所学,熟悉考点。通过三个层面教学,学生基本可以把不知转化为知。教学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内化知与不知。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真正内化知与不知,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师生对话或拓展练习来验证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是否能举一反三,变通应用。
最后可以和常规教学一样,布置作业。一来使所学形成固点;二来使学生形成新一轮学习的起点。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网络课程怎么上的的详细介绍,更多与初中辅导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比网校,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