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温州中考:2010温州中考语文试卷解析

发布时间:2017-08-02分类:初三辅导

  依托文化关注成长

一、试卷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整卷四大题24小题,以"文化和成长"为主题组织全卷,将学生的成长置于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下,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灵体验,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成长。

整卷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行动去诠释生命的意义。纵观全卷,四大题的每一版块都着力体现这一点,从第1题的世博材料,第4题鲁迅作品的梳理与理解,到现代文阅读板块的选材及考查点的设置,课外文言阅读选段人物的特点以及作文题目的选定,都努力营造一种导"行"的氛围。如阅读一唤醒的不仅是学生对汉语之美的亲切体悟,更呼唤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担当起捍卫母语的责任意识。阅读二主人公迪龙虽出生贫困但却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他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投身文学创作,逐渐挣脱宿命,实现了生命的蜕变。

二、试卷立足语文特性,凸显语文味和文化味

整卷无论在结构、题型、材料上都努力寻求突破,不仅让学生完成了一次语文能力的检测,更实现了一次美妙的语文精神之旅,浓郁的语文味和文化气息扑面而至。

第3题既让学生领略了日常生活之美,又巧妙地考查了语句的排序;第4题古诗词名句默写一改过去单纯考查名句的惯例,以"春夏秋冬"和"风花雪月"为关键词抒写了两段优美的文字,带领学生真正走进古典诗词构建的优美意境。第6题"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于【观棋】中辨字,【听琴】中悟情,【赏画】中会意,将语文的语用功能与文化熏陶结合考查,达到双赢。

三、试卷注重能力考查,对教学起积极导向作用

整卷试题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难度适宜,梯度明显,注重能力考查。第5题"名著导读",一改以往对几个作家作品的考查,而将目光聚集到一个作家身上,打通课内外,注重细节描写与人物评点的把握。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也都是课内知识的拓展,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阅读一紧扣语文能力进行命制,相继考查了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关键词语的语境义、依据文本进行理解探究的语文核心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内文言文《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考点和范围全都符合学业说明,目的就是引导教师立足教材,正常教学、认真复习,不猜题押题,消除侥幸心理。

四、作文题目平实大气,倡导"真实作文"

今年的命题作文"做一个'行者'",颇为大气,又富有生气。首先这一命题完成了中考作文的"完美转身":让细腻的笔触和刚健硬朗的文风并存;从指向单一的记叙性体裁扩大到叙述、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并存;引导学生由关注内心的"小我"扩展到更广阔的"大我"。其次实现了作文命题的两大突破:整体与局部的融合,摆脱以往作文只是试卷中一个独立环节的命题形式,彻底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使全卷浑然一体;开放与限制的平衡,让每一个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做到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同时文题中的"行者"具有较强的限制性,避免了作文的宿构。其三,"做一个'行者'"的命题倡导践行,彰显大气。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无数先贤早已用自己的哲学命题和亲身躬行实践着"行者"之路,而作为后来者的学生更应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用行动丈量自己的人生之路。

考试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体现。学生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但素质教育沉淀在一个人身上的品质却可以使人获益终生。这份试卷的命题正是遵循着这一教育理念,引领学生展开一段美丽的语文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