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是哪一年: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那一年,我高考

发布时间:2017-08-29分类:高考资讯

  2017年高考如约而至,今天,全国940万考生将走进考场。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第40次全国高考。比网校在线高考网小编整理《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那一年,我高考》,供考长和家长参考。

  1977-2017

  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前,中断10余年之久的高考在我国全面恢复,开启了梦想的时代,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时间飞逝,如白驹过隙。2017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又一次准时开启,石家庄近7万名考生奔赴考场……

  从1977年到2017年,高考见证了几代人的命运。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高考时间轴上不同年代的考生,重温他们不一样的“那年高考”。

  20世纪70年代:

  那是一场改变命运的考试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则“恢复高考”的消息,像一声春雷响彻天地,唤醒了许多人尘封已久的“大学梦”,点燃了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

  当年12月,全国高考在中断10余年后恢复举行。那个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冬季高考。尽管录取率只有5%,仍有27万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写。

  回想那场惊心动魄的考试,如今已头发花白的人们仍然感慨万千。数百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年轻人,怀揣难得的名额,带着激扬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迎来人生中具有变革意义的一次挑战……“在我的记忆里,1977年没有冬天,因为那一年,我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回顾自己1977年参加高考和上大学的经历,59岁的李习华如是说。

  李习华的老家在平山县古月镇中古月村,虽然他只是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但父母对读书的重视让他幸运地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从小学开始我们便一边上学,一边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牵牲口、割草、锄地、担水、挑粪,什么活儿都干。当时真的是既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干好农活。”李习华说,1975年高中毕业后,他通过了平山县人民银行的选拔,成了古月信用社的一名会计。

  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李习华内心激动不已,他曾经以为这辈子不会再有上大学的机会了。着手准备复习时,距离河北省规定的统一高考时间(1977年12月15、16、17日三天)已不足2个月,时间非常紧迫。“我真正下手复习时,才发现课本已被老父亲当作卷烟纸化成了灰烬。好在我们生产队其他3名同级同学的课本完好,就跟他们穿插时间复习。”李习华说,信用社的领导很支持他参加高考,并特意安排他放下工作全力备考,但看到人手少、业务多,工作非常繁忙,他主动放弃了领导对自己的照顾,采取一边上班、一边复习的办法,“就是利用早晨学习政治、语文、史地等文科连贯性知识,白天业务不忙时做数学练习。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复习了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材料。”

  1977年12月15日,高考那天到来了。那一天,许多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年纪大的有三十多岁了,早已娶妻生子,年纪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在操场清点人数后,开始发准考证,所谓准考证其实就是一张两寸见方的白纸,上面盖了一个红色的公章,监考老师戴着红袖套,高音喇叭里宣读考场纪律,我们排着队有序地进入考场。”李习华说,当时考场里,几位上了岁数的考生在小声地哭泣着。人遇到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时刻,多种情感都会有,最深刻的是酸楚,气氛归结起来是肃穆。

  考试结束后,他就忐忑地等待着出成绩。在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高考成绩公布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延续了“榜上有名”的传统。“平山县是以墙报形式在县教育局院内张榜公布的,当时我正在县城帮县行整材料,近在咫尺却没有勇气白天去看一眼,还是晚上偷偷去看的。”李习华说,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后,激动得在原地跳了几跳。

  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当时什么都不懂,在听取了信用社主任和公社妇联主任两位‘高参’的意见后,我报了兰州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后来幸运地被录取了。”李习华说,他仍清楚地记得,那时,村干部从镇里拿到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到他家。沿路上,村干部一只手抓住自行车把,一只手举着录取通知书,高呼:“中状元啦!中状元啦……”

  大学四年,李习华从未放松,一直刻苦攻读。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经贸大学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将近退休的他最近时常回想起当年,他说,通过高考,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薛琳娜也同样参加了1977年高考。“当时我在肃宁县付佐中学当化学老师,已经从教7个年头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犹如在我平静的心湖中投入一粒石子,荡起圈圈涟漪。”薛琳娜说,那天回到家,她跟家人说自己想参加高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家人说她有了工作,更重要的是,那时她已经结婚并有了身孕。在一片反对声中,丈夫和大姐很支持,并说服家人同意了薛琳娜的决定。有了家人的支持,她即刻投入到复习之中。那时候书籍很匮乏,她和几个同学合用复习教材,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扶助,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复习的日子里,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一天天长大,身体的不适并没有影响薛琳娜奔赴高考的步伐,因为她要圆梦。那个冬天,她已经有8个月的身孕了。父母和亲戚们都不赞成她上考场,他们怕出现意外。但是,为了那个期待已久的大学梦,她坚持去考试。“考试当天,丈夫借来自行车,送我去的考场。到了考场后,监考的老师见我情况特殊,特意给我换了舒服的方凳子。”薛琳娜说,考题对她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孩子一直在肚子里折腾、浮肿的小腿酸胀难忍,她一直咬着牙坚持考完最后一科。

  高考结束后第19天,薛琳娜生下了儿子。“在坐月子期间,我等到了张家口医学院的通知书。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薛琳娜说,高兴之余,她犯了难,孩子还小怎么去上学?这时,她的大姐又站了出来。有了家人的帮助,她才安心走进大学校园,一直平平稳稳读到毕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沧州市中心医院,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有了高考的经历,她愈发珍惜如今的生活,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她愈发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在39岁的时候,通过考试获得了河北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如今,花甲之年的她,依旧奋战在医疗一线,为更多人解除病痛。“当年能参加高考,是我的幸运,我的整个人生因此得以改变。”薛琳娜用毋庸置疑的口吻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