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翻译

发布时间:2022-09-28分类:高一辅导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孟子》中的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比较难,但也有方法可循,下面就由小编来讲一讲如何翻译“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

征,征验,征兆。

色,颜面,面色。

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

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

喻,知晓,明白。

而后喻: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翻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出处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出自《孟子》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如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用了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的实例来说明成大业者都必须要曾经一番艰苦磨炼。“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

以上就是“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翻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除了“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之外,书中还有许多名言警句是中学阶段我们要学习掌握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