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导介绍:刘方军
姓名: 刘方军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67
职称: 教授
院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首次聘任导师时间: 2007
现聘任导师一级学科名称: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现聘任导师二级学科名称: 材料加工工程
聘任在第二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聘任在自主设置学科培养博士生专业名称: 无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主要从事高能束流焊接及其他加工技术研究研究。主要研究电子束焊接、电子束钎焊、电子束表面改性等领域,熟悉和了解激光焊接、激光制孔,等离子焊接、等离子喷涂等研究领域。
电子信箱: liufangjun@buaa.edu.cn
办公电话:
办公地点: 新主楼B215
通信地址:
个人简介:
刘方军
男,1967年生,工学博士,教授。
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焊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焊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毕业后在航空625所即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任工程师、专业组长、研究员、研究室主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所副总工程师等职。2007年10月,调入北航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焊接领域。主要从事高能束流焊接及其他加工技术研究研究。主要研究电子束焊接、电子束钎焊、电子束表面改性等领域,熟悉和了解激光焊接、激光制孔,等离子焊接、等离子喷涂等研究领域。
电子束钎焊技术是新一代飞机热交换器芯体制造的关键技术。苏-27就是采用此项技术进行飞机热交换器的制造,提高了空气-燃油、燃油-滑油等散热器的安全性。通过“电子束钎焊技术”等预研课题的研究,刘方军解决了电子束钎焊技术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在非接触测温、电子束扫描形状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地将此技术应用于J11飞机的制造中。同时,培养了该技术的人才,为其向J10等其他国产机型的应用打下基础。先后担任某新型飞机研制项目何某型发动机研制项目副总工艺师。
刘方军曾任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所主管副总工程师,负责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工作。在“十五”期间,负责、指导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如:APTD计划、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实验室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预研项目等等,为重点实验室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先后出访美、英、德、法、俄、乌、加、奥、匈、比、荷、巴、瑞士、瑞典等国,与乌克兰巴顿所、英国焊接研究所、德国亚琛焊接研究所、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单位有合作项目。
主要立功受奖项目:
2001年被评为总装备部“九五”预研先进个人
2002年“起落架电子束焊接设备及工艺技术”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飞机不锈钢散热器芯体电子束钎焊技术”获航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国产高压电子束焊接设备研制”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获得“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
十五预研个人二等功。
获得国防及航空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
主要著作:
1、电子束焊 《焊接手册》 第一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2、电子束表面改性 《表面改性技术》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