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网上教程,可以到简单学习网去试听。
网上的数学解题模型和方法课本里都没有,孩子们该如何去学习呢?解题,尤其是解数学问题,是有趣的,同时也是快乐的!因为问题本身的魅力和解决过程的一波三折,常常可以使你远离尘世的烦恼与忧愁,带领你进入高妙而悠远的境界!但是,有些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数学题解起来很麻烦,因此而产生畏惧感,那是因为你未得要领!
数学解题模型浅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数学解题模型”是指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发现并总结出的一些结论性认识,它表现为一种能有效解决某类型问题的技巧,是课标、教材中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拓展或更直观的表达。
若要给“数学模型解题法”一个严格一点的定义的话,可以作如下概括:面对数学问题,我们需要探究分析解决的思维策略,在大量的解题实践中不断总结反验这些策略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而将其提炼出来形成程序化思考过程或步骤,称为解题思维策略模型;
同时在长期的解题实践中,能自觉地将一些“相似”甚至看似“联系不大”的题目及其分析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概括,从中抽出具有共性即共同的解题规律性的东西,并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统一思维模型,用这种思维策略或模型自觉指导解题实践的策略或方法,我们称之为“数学模型解题法”.
中学阶段数学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具体题目的解题套路,中间结论可使学生减少解题步骤,加快解题速度,减少出错机会。只要有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技能,就能自己推导出来,但要注意总结与积累。
数学不好的人,一个是见过,但没有记住,太多人都是这样的。另一个,是没有“抽离出模型”。所以,“穿着黑色西服的张三”和“穿着黄色马甲的张三”,在他们看来是两个人,但在数学好的人看来是一个人。
数学解题思维模型
数学是讲究逻辑、方法技巧的一门学科,很多同学因为不得其法,成绩总是卡在中间难以突破。
【1】“三方面凑”,指的是“条件”、“结论”、“知识点”(该考点的公式等)
【2】到了最后一步,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想到了,有时候想上几个小时也想不出来。虽然会使用一些技巧,但也基本上是看天的了。
注意:到达这一步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忘掉时间”的状态,不知不觉之间,很可能就几个小时过去了。
【3】绝大部分题目,其实根本到不了最后这一个阶段。包括有些所谓的“压轴题”,用一些常规的转化和技巧就解出来了。而这些,都是平时的时候训练、归纳总结出来的。
“数学解题模型”有哪些优点呢
“数学解题模型”是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开展联想的原型。如果学生看到相应的问题而不建立任何联想,解题活动就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当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原型就会不招自来,产生联想、类比、假设、转化等,问题就会被顺利解决,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直觉。
1.“数学解题模型”能够启迪解题方向,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刻理解。
比如,一次函数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总结了“一次函数求最值问题的三步曲”: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式: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求出最值。这个三步曲作为解题技巧成为“数学解题模型”,事实上,每次学生依照这个程序解决较复杂情境的问题就是对函数模型的应用过程,可以加强对数学建模过程的深刻理解。
2.“数学解题模型”可以缩短思维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更直接地发现间题的本质。
心理学家克鲁切斯基在对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能看到证明的一般类型,并明显地倾向迅速而彻底地缩短推理的环节”。我国学者顾冷沅在“青浦实验”中也发现:探究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固着点。优秀的“数学解题模型”就是这样的知识固着点,它的存在有助于缩减学生的思维长度。
当然,“数学解题模型”与数学建模不是一回事,数学建模是指: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构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史宁中教授进一步阐述为: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它构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借助数学模型使数学回归现实世界。
由此看来,数学建模是站在现实的立场上思考规律性的问题,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数学解题模型”是为了更方便地解决一类问题而提炼的一些模式性的结论。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概念的结构化系统化,还要关注方法策略的结构化系统化,而且后者更为重要,因为这决定着所学知识能不能转化为实际能力。但学校教学一般仅注重知识概念的整理归纳,缺乏对方法策略的总结提炼和系统训练,只是在反复练习过程中使原本已掌握的东西增加熟练程度而已,导致学生的思维层次很难跃升,出现“会的一直会,不会的始终不会”这种原地徘徊现象。
如何获取数学模型知识
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参与其中。
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良好氛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在观察的过程中构建模型思想的方式,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与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重点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初中数学常见模型解题策略如下:
针对这个令广大莘莘学子头疼的问题,只要在科学方法的引导下,成绩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模型三大步:看题型、套模型、出结果。
第一步:熟悉模型,不会的题有清晰的思路
第二步:掌握模型,总做错的题不会错了
第三步:活用模型,大题小题都能轻松化解
学生应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解题学的前提条件是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知识本身与获取化学知识过程、方法的统一体。为此,作为学生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刻体会科学的方法论思想。
至于说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学模型解题方法可是数学课本上并没有,老师课上也不可能全部都讲了,即使查找了也很难自己总结并学会,那么孩子们该如何获取这部分知识呢?
笔者建议通过整理错题本进行整理,可以询问老师一个清单,通过网络询问老师整理一下,其实市场关于数学模型书很多,抽时间去看一下,买几本回来再整理,再消化。至于孩子们又忙于作业,没有时间去网上查找,家长可以抽时间帮助孩子查询查找或购买图书等,大浪淘金,不难发现宝贝就在身边,只是你没有注意发现发掘。
永远要记住一点,题目是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只有学会解题反思,才能抓住题型。解题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从中达到解决一类问题。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智者查理芒格曾经说:“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掌握多个思维模型,你就比别人更聪明。
希望大家可以不断地总结积累模型,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不可以凭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下面结合《一次函数》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根据学生个体,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在教学中,我力争这样备课:一、确定目标: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主要的面积问题。二、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三、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四、教学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实施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如何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多设计一些让学生组织表述型的问题,少让学生直接用“是”或“不是”来答题。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无论是预设的还是即兴生成的,都要有针对性,都应有联系性和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求直线y=x+3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学生一条直线与两条坐标轴围城的图形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直角三角形后,再问若要求其面积,应该先求什么?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出通过点的坐标来得到直角边的长度。
2、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后,只要无原则性错误,老师就不能否定,应该抓住思维的闪光点。学生回答出面积后,那么斜边AB上的高怎么求?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问题:求直线y=2x+3、Y=-2x-1及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这样就把问题由一条直线转化为两条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3、提高提问的技能。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契机的把握、提问的语气、提问的质量等有很大的关系。一句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有效倾听有效教学。
有效地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充满真诚、耐心的倾听,即使你没有给予对方帮助,也会因为爱心的存在,使他的心灵获得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问题,教师如慈祥的长者始终微笑着面对,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耐心听他们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体验可贵的心灵满足,真正从心底涌起被人欣赏(特别是被教师欣赏)的幸福。这样做的意义远远超过仅仅给了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从更深层次上看,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点燃的是思维的火花,铸就的是价值的追求。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四、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已知直线y=ax+1分别与x轴和y轴交于B、C两点,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A,并且两直线交点P为(2,2)求两直线解析式;(2)求四边形AOBP的面积
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小问题,适当降低难度,并且第
一个小问题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之后,学生继续解决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形,
从图形中获得什么信息,该四边形的面积没有公式可
求,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怎么求。以学生为主体,让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点思路,讲方法,形成思路。最
后由学生讲自己的解题思路,让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
方法。从而归纳归纳出解题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面积问题,往往化归到有一条边在坐标轴上的三角形(规则图形)的面积。
实行分层教学,调整课堂结构,实施有效教学,起到了巩固“双基”和培优的作用。
五、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有效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