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会计证培训班,正保的会计辅导通过率一直稳居前茅。接下来一起看看会计知识。
高成本管理绝不是精细化管理
应该说精细化管理是集中了人类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方法的管理。有条件的企业在实施之初,花费必要的时间进行理论方法的学习是必要的,但这也只能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一次性投入,并且学习得当还可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投入,这绝不会成为高成本的理由。那为什么众多的企业管理人员都会产生精细化管理是高成本管理的误解呢?我想大概也是被所谓念错了经的专家误导吧。
因为专家说没有监督是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要监督到位就应该增加监督管理人员;增加填写各类应监督考核而生的表格;增加KPI指标......否则,管理就不能做精做细。不是有的企业设计师每天填写考核表的时间都达到了七十分钟之多吗?如此管理,我想只能称之为琐碎管理,是断断不可叫精细化管理的。
管理需要监督是没有错的。问题是怎样监督更有效!是让员工发自内心地遵守制度更有效率,还是人盯人的管理更有效率?在这一点上,我很多欣赏姜汝祥先生的观点:管理需要的是改变不合适的制度,而不是改变人性。我一直认为好的管理就是尊重人心人性的管理,而不是那种不信任员工的管理。因此,我认为,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打造卓有成效的管理体系,让这个好的管理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言以蔽之,精细化管理是通过挖掘员工潜力来增加效率,而不是靠增加人员来提高效率。精细化管理做得好的企业,不应该是增加管理人员,而是恰好相反,应该减少管理人员,因为员工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效率大大提高。对此,我本人就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二、精细化管理也不仅仅是细节
由于汪中求先生的大作《细节决定成败》影响深远。我认为对于精细化管理的宣传推广汪中求先生功不可没。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重性轻量”的文化大国、到处都是“差不多先生”的农耕后代,需要重视细节,需要振聋发聩的呼喊。但是我们别忘了,汪先生也是在不断地提醒国人,重视细节也需要重视战略。汪先生特别强调指出,国人应该增强对规则和制度的敬畏,这又何尝不是对战略的重视?可是却总有人据此做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细节管理的解读。我想这应该是对汪先生大作的曲解。企业没有正确的战略,细节把握得再好也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本文开头提到的这家企业倡导精细化管理已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企业管理人员从上到下都不知道精细化管理真正实施应该从何起步、怎样推进、怎样评估,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可以说心中无数。大家除了在具体工作的细节上有所细化之外,企业整体管理一无进展。当我给他们对企业整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与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讲述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以为精细化管理除了细节就是细节。难怪他们在细节上费了不少功夫之后,企业管理仍然不见起色。
没有对企业全局的把握,没有系统思考,离开了企业的战略定位,没有各种管理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根本不可能有适合企业实际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必须从企业战略精准定位、企业目标精细疏理开始。进而到企业的决策种类细分,让听到炮声的人做决策。然后还需要调整组织架构,合理设置岗位,这才能进行企业运行流程优化、规范岗位工作标准、以及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重新建立与薪酬调整。当精细化管理的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被企业大多数成员所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对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与完善,进而丰富企业文化。
因此,精细化管理绝不仅仅是细节。当然话说回来,这一切如果不能落实到细节,那就会真有可能导致“细节决定成败”的结局。
三、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的理念应该推广到所有企业,只是其中的方式方法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取舍,但这并不妨碍精细化管理可以在任何企业实施。任何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企业实施,只不过不同的企业借鉴的角度会有不同,因此有人说精细化管理只适合少数管理基础好的企业也是误人不浅。越是管理粗放的企业越需要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集中了人类迄今为止的*7管理技术和方法,它能够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率才为大众所津津乐道。而并非个别人所说的:只有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才能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需要规范化,规范化的企业一定也会精细化,二者互为表里、互相支持,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每个企业只有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观念、融入员工的意识,持续培养良好的习惯,任何企业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活力、增加效率。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海尔今天的管理被国内外称道,但我们也别忘了海尔的管理也是从“不许在车间大小便”开始的。任何企业只要立足于企业现实、也必须基于现实,持续不断地推行精细化管理,都可以为你的企业带来进步和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考会计证培训班的详细介绍,更多与会计培训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比网校。